|
|
|
備考后半程父母這樣說 |
http://www.arcaplume.com 2021年3月24日 來源:北京考試報 |
|
北京市第十七中學教師席蓉蓉
案例一:小波的父母相信“激將法”,習慣把小波與學習最好的學生進行比較,經常在比完后得出“你不行”“你跟人家差遠了”的結論。他們認為,孩子不能夸,一夸就“翹尾巴”,尤其是到了高三,更不能松懈和驕傲,必須得多說、多催才能有好成績。而面對父母的比較和指責,小波感到無奈和委屈。他說:“雖然我知道父母這是想激勵我好好學習,但聽了這些真的很不舒服。我就是比好多人成績低,沒準兒天生就笨吧!
案例二:小迪的父母屬于“恨鐵不成鋼”型,總覺得小迪不努力,跟自己的要求差得太遠。臨近高考,父母越來越焦慮,有時跟小迪說話很“沖”,不考慮他的感受。這次月考,小迪在數學考試中因為馬虎丟了4分。父母生氣地批評他:“你就不能認真點兒?就不能再努努力?考試的時候就不能睜大眼睛好好看看?從小到大,你做什么都不認真!北緛砭妥载煹男〉下牶蟾与y過,晚上做夢都是沒考上大學被父母責罵的場景。
案例三:隨著高考的臨近,歡歡感到壓力增大,情緒和成績都出現了波動。父母發現后及時跟她交流。媽媽說:“現在確實壓力大,容易緊張。我自己上高三的時候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只要把心態放平和,一段時間后就能調節過來!卑职终f:“別太緊張,適當放松心情,調整狀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析:備考后半段,既是學習壓力增大的時候,也是親子矛盾增加的時期。像案例中小波與小迪,因父母的“語言暴力”而影響孩子情緒和學習狀態的案例屢見不鮮。什么原因使本來應“助力”的父母成為了“阻力”?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父母本身過于焦慮
臨近高考,焦慮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甚至有的父母比孩子還焦慮。部分父母難以調節過于焦慮的情緒,所以經常批評孩子,以此來發泄不良情緒。像案例一中小波的父母,希望能通過跟別人家孩子比較,激起小波的“斗志”。殊不知,這樣的比較和刺激,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找到問題,還會導致孩子更加焦慮、自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怎樣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互動方式有待改進
教育學家研究發現,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通常有四種,分別是:民主型、專制型、放任型、忽視型。民主型父母既對孩子正面管教,又尊重孩子并給予他們一定自由,就像案例三中歡歡的家長。專制型父母對孩子過分嚴厲,像案例二中小迪的家長。放任型父母過分寵溺、嬌慣孩子。忽視型父母與孩子缺乏情感連接。毫無疑問,四種類型中,民主型是最佳互動方式。在備考最緊張的時刻,父母要盡量改變“恨鐵不成鋼”等錯誤教育觀念和動輒打罵、指責孩子的教育方式,讓他們在安全、放松、自主的狀態下復習備考。
心理狀態不夠理解
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高考,不少父母是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在教育孩子時可能會把自己當年復習、考試的情形與現在的孩子相比較。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就覺得他們不如自己當年刻苦,于是對孩子批評,甚至是諷刺、挖苦。這些父母希望孩子可以達到自己的成績,但他們忽略了一點。目前孩子學習、考試的強度和難度跟二十多年前比已大大提升,不能再用自己年輕時的標準、成績來衡量現在的孩子,要多理解孩子現在的心理和學習,并有針對地進行鼓勵和教育。
建議:主動調節情緒
緩解焦慮
考前焦慮難以避免,但可以主動調節,將其控制在適當范圍。建議父母可以通過轉移注意、正確理解高考等方法來調節情緒。
轉移注意是指把對孩子學習的過分關注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減少每天緊盯孩子寫作業、學習的時間,盡量不嘮叨,多出去散步或看電視等。這樣既能調節自己的情緒,又能給孩子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
正確理解高考是指父母改變“一考定終身”“只有高考能改變一生命運”的想法。高考雖然重要,但也并非人生唯一的轉折點。它只是通向大學的一次考試?嫉煤霉倘桓吲d,考得不理想也不意味人生就此沒有了希望,還可以繼續努力,在后面的學習和工作中趕超。
嘗試理解孩子走進內心
與父母年輕時比,如今孩子的心理、學習和生活狀態大不相同,父母要嘗試理解孩子?梢酝ㄟ^傾聽、了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走進他們的內心。在孩子傾訴時,耐心傾聽,發現其中積極的內容,給予鼓勵。適當了解孩子所感興趣的事情,找到共同話題,多交流,并在合適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指導。
|
關于家長必讀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arcaplum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