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做孩子情緒管理的榜樣 |
http://www.arcaplume.com 2021年5月27日 來源:北京考試報 |
|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教師張瑤
案例:小米媽媽訴說著近期的困擾:孩子高三了,平時很努力,不需要父母操心,父母在經濟上支持,在生活上陪伴,時常研究營養食譜,給孩子變著花樣做好吃的。但隨著考期臨近,小米媽媽發現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而且很容易情緒低落,有時還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掉眼淚。媽媽很心疼孩子,學習那么辛苦,情緒還不好,深感無助和焦心。
小栗是高三生,馬上就要高考了,他成了全家人的重點保護對象,父母跟他說話也謹小慎微的。小栗苦惱地說:“我很討厭爸媽這樣小心地對待我,壓力很大。他們越是這樣,我的脾氣反而越壞。我現在特別害怕考試。這學期開始,每次考試前爸媽都說,‘別緊張啊,考成啥樣都沒事’。等成績出來后,爸媽又總問:‘考得怎么樣,這個分數能上什么大學?’我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平時學得還行,可一到考試就發揮不出來,我總想要是不考試就好了……”
分析:隨著前段時間“一!薄岸!钡哪捄透呖嫉呐R近,很多孩子會或多或少產生焦慮情緒,既希望高考早點到來,又擔心自己復習得不夠充分;時而自信滿滿,感覺自己拼盡全力,時而又因理想和現實成績的差距而灰心泄氣。內心積壓了許多負面情緒,當積極的信念難以抑制這些負面情緒時,眼前的成績波動或是父母的無形壓力就會形成導火索,使情緒爆發,甚至是短時間內都得不到緩解。
高三復習已進入到最后的沖刺階段,時間緊迫。如果考生長時間處于負面情緒中,很難應對每天的學習任務;如果“學不進去”,學生又會更加自責,從而陷入惡性循環。父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
關注孩子的飲食、睡眠及身體情況。家長對孩子的飲食、睡眠習慣都很了解。如果孩子近期出現吃不好、睡不好的現象,或是經常反映身體不適,但醫院診斷卻沒有發現異常,家長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因素。
關注孩子的情緒。我們每個人,無論成年人還是青少年,經歷各種事件而產生的情緒變化是正,F象,反應程度在合適的范圍內都可以被理解。但是,如果孩子的情緒變化與各種事件無關,莫名其妙地哭和笑,或是過分擔心和恐懼一些事情,持續性情緒低落,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情緒起伏波動較大,父母要考慮孩子在心理上需要有所調整。
建議:高考,考的不光是孩子,還有父母。高三這一年,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把握孩子的心理動態,做孩子情緒的引路人,幫助孩子呵護心靈,高效備考。
為孩子做榜樣
在孩子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父母要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而不是再給孩子施壓。這要求父母有一顆平常心。父母的心平氣和源于客觀積極的認知,首先是明白學習和高考都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自己如果緊張、焦慮,于事無補,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另外,父母還要對孩子有合理定位,把遠景目標和當前學習結合起來,權衡好孩子的實力,確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不盲目樂觀,也不過于低估。要讓孩子適當地表達情緒,積極地調整情緒,父母就要做好榜樣,切忌動輒打罵或采用極端激烈的情緒表達方式,要將自己的正能量、穩心態傳遞給孩子。
接納孩子的情緒變化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情緒。每個人除了有快樂和滿足的積極情緒,也會受到種種不良情緒的困擾,如焦慮,憤怒等。父母也許不認同,但要理解孩子有按照自己意愿去表達情緒的權利。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理智對待自己的情緒,用積極的方式去疏解。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孩子心里很難受跟父母說“這次沒考好”時,父母盡量不要說“沒事”“沒關系”等。絕大多數高三孩子都不愿意讓父母擔憂,如果說出口了,說明心里“有事”,自己很難調整。這時候父母不妨共情,認可孩子的情緒,甚至讓其發泄一下,鼓勵孩子把憋在心里的話都說出來。
幫助孩子保持良好情緒
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個性塑造以及處理情緒的方式有重要作用,一個開明溫馨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平和沉穩的。溫暖的家不僅能讓孩子身體得到休息,更是休憩心靈的港灣。
很多父母除了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外還會想盡辦法讓孩子放松休息,如吃飯時給孩子講笑話,和孩子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做一些簡單的運動等。目的就是讓孩子暫時從學習中抽身出來,轉換一下注意力。很多父母想和孩子交流,卻找不到方法,建議注重談話內容,盡量不要選擇與學習相關的問題,要選擇輕松的話題。父母在此段時間與孩子一起分享交流可有效幫助孩子減壓。 |
關于家長必讀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arcaplum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