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銀2銅,晉中信息學院在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再創佳績! |
http://www.arcaplume.com 2022年12月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
近日,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結果出爐,晉中信息學院報送的5個項目斬獲3銀2銅,藝術傳媒學院“拾遺記”非遺傳承在行動志愿服務項目、校團委“小夢想+”鄉村教育助力計劃、杏花書院金話筒——鄉村小學口才訓練志愿服務項目榮獲銀獎,校團委“幸福家園”易地搬遷居民宜居提升計劃、大數據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水+”行動賦能計劃志愿項目榮獲銅獎。相比于上屆僅獲得一項銀獎,本屆比賽晉中信息學院在獲獎層次和數量上均取得歷史突破,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據悉,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是志愿服務領域級別最高、參與最廣、影響最大的活動。據了解,通過第三屆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的評選,我省共有20個項目入圍全國決賽,其中晉中信息學院5個志愿項目通過前期打磨包裝、線上路演答辯、評委監委線下集中評審等環節,最終不負眾望,拿下全國3銀2銅的殊榮。
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是對學校志愿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再研究和再推動。備賽期間,晉中信息學院團委統籌協調各學院、各書院提前謀劃、持續發力,多輪次組織專家輔導和線上模擬,在不斷打磨提升作品質量的同時,努力做到讓參賽學生在創新思維、實踐服務等方面有收獲、有提升。
下一步,晉中信息學院將繼續深化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功能,堅持專業引領、創新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對獲獎項目的宣傳、推廣、支持和指導,做好、做實賽后跟進服務;持續做好創新項目的孵化培育和扶持打造,通過每年“益暖金谷”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強化對青年志愿服務的牽動性、引領性與推動作用,培育項目,涵養隊伍,匯聚廣大青年志愿者的智慧與力量,打造出一批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同時以承辦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高校志愿服務論壇為契機,不斷推動學校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項目化發展,推動學校志愿服務邁向更高臺階。
獲獎項目展示:
“拾遺記”非遺傳承在行動(銀獎)
“拾遺記”非遺傳承在行動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實施于2017年,以傳承非遺,振興鄉村為主要目標。針對古建筑保護,石碑尋訪,傳承人技藝推廣為內容,同時制定了“拾遺記”一院一品活動育人體系,在校內常態化開展“拾遺記”古建筑考察保護行動,“拾遺記”金石傳拓文化雅集,“拾遺記”感受山西非遺技藝等活動。項目依托“拾遺記”非遺傳承在行動專項服務隊,共走過太谷縣城以及大大小小30余個古村落北至任村鄉的任村賈家殘存堡墻,南到侯城鄉南北朝時期的滸泊石窟,西達北洸鄉白城唐代光化寺,東抵范村鎮蚍蜉村金代真圣寺,跨越整個太谷縣。隨著“拾遺記”非遺傳承在行動專項服務隊的擴大,2022年暑期團隊以太谷為中心,深入山西多地進行非遺尋訪,行程至大同、忻州、太原、晉中、長治、運城的六個地區,縱覽700公里,努力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更好地傳承發揚下去。截止目前,項目參與學生人數達1300人,得到山西日報、山西晚報、山西青年報、黃河新聞、山西新聞網等多家媒體的關注與報道百余次。
“小夢想+”鄉村教育助力計劃(銀獎)
“小夢想+”鄉村教育助力計劃以促進太谷區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消解城鄉教育不平衡、促進農村兒童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通過建立專業的志愿服務隊伍、豐富的志愿服務內容和完善的志愿服務管理體系,依托學校場地、人力等優勢,建立11支專業性志愿服務隊圍繞專業教育、社團活動、競技體育、藝術實踐、志愿服務5大課程體系;結合對接學校需求,創建并講授了包括英語、數學、普通話、藝術、體育、安全教育、心理支持等50余講課程內容,并研發標準化課程講義;建立項目管理、業務培訓、課程教授、宣傳推廣、信息記錄等志愿者標準化分工合作模式;形成志愿者利用工作日開展專業教育和課業輔導,在周末進行第二課堂,并堅持一對一專業輔導的5+2+1成長模式,通過成長檔案的記錄與延續讓每一個獨特的孩子都成為項目的焦點,讓每一名孩子的學習、心理、身體都被關注。截止目前,項目累計帶動超過1萬名青年學生走進鄉村,每年在超過15個鄉村開展超過140場活動,逾1000名兒童接受服務并從中獲益。
金話筒——鄉村小學口才訓練志愿服務項目(銀獎)
金話筒——鄉村小學口才訓練志愿服務項目是杏花書院與大學生藝術團主持表演團共同組成的一支致力于將語言文化、普通話推廣、口才培訓的知識帶進太谷區周邊鄉村小學的公益服務團隊。自2019年正式啟動該項目,隔周的周三定期于墩坊小學、北陽聯校、胡村小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每次服務時長為1-2小時,2019年至今每個學校至少開展了20余次活動,累計指導200余人次,也在校內、社區進行非常態化的語言文化宣傳。項目采用“3+1”模式,從語言、形體、表演三方面,提升鄉村小學孩子的口才能力;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抖音發布口語操視頻,利用微信群,進行朗誦音頻指導,現已形成穩定的隊伍、專業的指導老師、標準的教材、可復制推廣的模式,截至目前16名小學生參與錄制太谷區紅色經典誦讀、80余名同學參與建黨100周年全國中小學生誦讀活動。下一階段將拓展更多的鄉村小學作為志愿服務基地,走出太谷區,將口才訓練課程帶到周邊縣的鄉村小學,照亮屬于他們的那片天地,給予去追求的勇氣與信心。
“幸福家園”易地搬遷居民宜居提升計劃(銅獎)
“幸福家園”易地搬遷居民宜居提升計劃是由青年志愿者聯合會發起的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該項目于2020年開始實施,主要服務對象為呂梁市石樓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龍山水岸”社區居民,每月開展一次活動,迄今已累計開展活動28次。自項目實施以來,“幸福家園”易地搬遷居民宜居提升計劃通過構建“社區文化圈”,推進“社區能量站”,探索“社區創造營”等“3+系列行動”,開展活動20余期,參與志愿者共202人次,直接受益人次達160余人。項目包括競技體育、藝術實踐、暖心陪伴等多項內容,服務群眾基礎逐年有序擴大;形成“成長日記”調研數據報告5份,有效記錄受眾人群的改變;項目運行到現在,受到了普遍認可和廣泛關注,受到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網等具有影響力的媒體關注報道。成功與石樓團縣委、石樓縣青年志愿者協會啟動校地共建工程,也將進一步推動項目的落地。
“水+”行動賦能計劃志愿項目(銅獎)
“水+”行動賦能計劃是青年志愿者聯合會和大數據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志愿者通過調研發現周邊村落水污染嚴重、晉中信息學院學子環保意識薄弱等問題,形成“水+體系”“水+培訓”“水+行動”“水+融合”服務新模式的節水護水志愿項目,致力于改善校內及周邊地區“水”環境,提高學生與周邊居民的節水護水意識。項目以生動多元的實踐活動傳播理念,并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使他們形成保護水資源的自豪感、實現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為后代樹立良好榜樣,將此意識作為一種精神進行傳承。鞏固學校、鄉村、企業等現有志愿服務渠道,進一步構建起“校內體驗、中學宣講、小學科普、社區宣傳、企業聯動”的環保宣傳模式,將水知識、節水護水精神傳遞給每一個人。截至目前,項目參與志愿者近1000人次,直接受益6000余人。
|
關于晉中信息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arcaplum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